羅氏威武!新中國竟出了29位開國將軍,羅家人頂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特別推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名錄"。"開國將帥名錄"共收錄了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點擊姓名查看簡歷),旨在緬懷他們彪炳千秋的歷史功績、謳歌他們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弘揚他們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羅榮桓元帥
羅榮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東)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一團特務連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1師31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紅四軍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部長,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紅軍大學一科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后方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歷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管理部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并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63年12月16日逝世,終年61歲.
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10轉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29年后歷任中國工農紅軍支隊黨代表、縱隊政治部主任、師自治委員、軍政治委員、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長征中曾任紅軍先遣隊參謀長、陜甘支隊第2縱隊政治部主任,到陜北后任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曾赴西安協助周恩來工作。同年起任抗日紅軍大學教育長,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在主持抗大工作期間,堅決貫徹毛澤東制定的辦學方針,發揚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為各抗日根據地培養、輸送了大批軍政干部。1938年,在毛澤東指導下寫出《抗日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一書,系統總結了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經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歷史文獻。這本書出版以后,對加強我軍的政治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并在全國擴大了我黨我軍的影響。1939年7月率抗大總校和延安其它學校的數千名教學員工越過日偽軍封鎖線,行程1500公里,進入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辦學。1940年5月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轉戰太行山區。他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總結抗日游擊戰爭政治工作的經驗,提出一系列加強八路軍政治工作的措施,在《八路軍軍政雜志》上發表了《目前政治工作建設上的一些問題》等文章。參與領導和指揮了百團大戰以及華北敵后抗日斗爭。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為培養干部、建設政治機關、加強政治工作,作出了卓著的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副書記,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軍政治委員、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團(后為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政治委員,為華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為新中國公安政法的建設,為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8年8月3日因病在德國逝世,終年72歲。
羅元發中將
羅元發(1910-——),福建省龍巖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福建龍巖列寧青年隊隊長,紅12軍軍部特務連政治委員,紅13軍第14師機槍連政治指導員,紅14軍直屬隊總支書記,紅9軍團第14師42團代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3軍團第5師15團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執行科科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治委員,一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雁北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六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北疆軍區司令員兼中共北疆區黨委書記,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羅舜初中將
羅舜初(1914-1981),福建省上杭縣人。1929年參加閩西農民武裝暴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區委組織委員,閩西獨立團班長,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參謀,紅四方面軍司令部二局科長、代局長,軍委二局副局長。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軍委總參謀部二局局長,八路軍總部作戰科科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參謀處處長,山東縱隊參謀長,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魯中區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0軍政治委員、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長、第二副司令員,國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國防工辦副主任兼國防科委副主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1年2月24日因病在沈陽逝世,終年67歲。
羅云少將
羅云(1900-1968),原名羅克貴,湖南省新邵縣人。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4師排、連、營、團長。1932年獲三等紅星獎章。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谷諔馉帟r期,1939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晉西北新軍保安司令部第1支隊參謀長、第3支隊支隊長,暫1師36團團長,八路軍第18兵站生產科科長,八路軍留守兵團教導1旅1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20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湖南軍區零陵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湘南軍區副司令員,湖南軍區衡陽軍分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68年逝世,終年68歲。
羅文少將
羅文(1913-1996),遼寧省凌源縣人。1933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中國留學生組織的"東北青年解放社",日本東京大學經濟系肄業。1935年參加東北軍。有資料說他先后畢業于國民黨南京中央軍校、日本政法大學、沈陽東大營講武堂。1938年八路軍,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谷諔馉帟r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5大隊軍事干事,抗大訓練部軍事助理員,東北干部隊副隊長、冀中軍區司令部隊訓科參謀、股長、副科長,冀熱遼軍區冀東12團副參謀長,第16軍分區副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東北軍政大學遼東分校副校長,東北民主聯軍3縱副參謀長,第4縱副參謀長,第野戰軍42軍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后勤部參謀長。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計劃處處長,高級后勤學校教育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部參謀處處長、副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和金城戰役的后勤保障工作;貒,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檢查局局長、車管部副部長、運輸部部長、裝備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1996年逝世,終年83歲。
羅平少將
羅平(1917-2003),河北省涿鹿縣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抗日游擊隊?谷諔馉帟r期,任挺進軍抗日先鋒隊中隊長,山西省方山縣縣委書記,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4縱隊組織科長等職,參加了晉西抗日游擊戰、根據地反"掃蕩"等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6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北岳軍區察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1縱隊政治部民運部長,華北軍區第70軍209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綏包、平津、張北、大同等戰役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3師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第3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近百次空戰;貒,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空軍系副主任、副政治委員,空軍學院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顧問,濟南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3年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羅杰少將
羅杰(1912-1992),又名羅玉成,遼寧省海城縣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交際副官,新四軍8團留守處參謀、連長,第6支隊特務營副營長,特務團營長,第4師11旅31團參謀長、旅司令部作戰股股長,第31團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北軍區第3軍分區參謀長,第2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遼北軍區獨立1師副師長,第40軍153師副師長,第41軍153師副師長。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1戰車師副師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戰車師副師長,坦克第1師副師長、師長,志愿軍裝甲兵指揮所副主任,坦克第1指揮所副主任,坦克指揮所副主任、主任,裝甲兵第2指揮所主任。率部參加了第5次戰役、1951年陣地防御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朝鮮西海岸反登陸防御;貒,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師師長、坦克師師長。1957年畢業于軍事學院裝甲兵系。后任濟南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二枚。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逝世,終年80歲。
羅通少將
羅通(1915-2005),江西省吉安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瑞金特科學校班長,排長,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斗爭、二萬五千里長征和攻打贛州、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的戰斗,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連政治指導員,陜甘寧邊區關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長,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第4團團政治委員,中共豫鄂區委軍事部副部長,路西指揮部參謀長,鄂南指揮部指揮長,新四軍第5師14旅41團政治委員,中原軍區第4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湘鄂贛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開辟漢川、漢陽、鄂中、鄂南、湘鄂贛邊抗日根據地的斗爭。解放戰爭時期,任鄂東軍區參謀長,晉綏軍區第9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原軍區補充旅政治委員,江漢軍區獨立第2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51軍副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原突圍等戰役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一戰車學校副政治委員,第一坦克學校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裝甲兵政治部干部部部長,濟南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政治委員,濟南軍區政治部顧問等職。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5年9月1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90歲。
羅章少將
羅章(1905-1993),江西省萬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萬載縣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湘贛軍區獨立1師連指導員,紅6軍團17師50團機炮連指導員,第51團政治處沒收委員會主任,第51團副營長,軍團政治部政治教導隊隊長兼政治委員,龍永獨立團團長,紅6軍團衛生部政委、紅6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了湘鄂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有一次王震交給羅章一個任務,派一個營的兵力,趁夜摸到沅江岸邊,打敵人個措手不及。當時敵一個加強營,機槍架在山口的兩側,把通道卡得嚴嚴實實。如果強攻,就得以身軀鋪出一條路。繞過這條通道另選路線,要多花費兩三天的時間。羅章派戰士攀到距山口兩三里路的山上,在樹上掛起燈籠、手電筒,然后找來一堆石頭,嘩啦啦推下山坡。敵人以為紅軍要強攻,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往燈籠、手電筒那里射擊。羅章又命令部隊扛來稻草,燃著后推下了山坡,把整個山坡上的野草引著了,火勢越燃越猛, 敵人欲往后撤,紅軍兵分兩路,左右包抄過來了。敵一個加強營被俘了。王震向賀龍介紹羅章說:"過沅江他是英雄,該立大功的!"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鋤奸科科長、軍法處處長、供給部政治委員。參與領導屯墾南泥灣,獲毛澤東親題"以身作則"獎旗。解放戰爭時期,任鄂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2縱留守處主任,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留守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新疆軍區駐蘭州辦事處主任,新疆軍區軍事法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3年1月24日因病逝世,終年88歲。
羅斌少將
羅斌(1914-1967),又名羅振興、羅思富,福建省武平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游擊隊。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進入瑞金紅軍學校政治營學習,并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武平縣模范隊隊長,工人師教導團連政治指導員,贛南南雄南山游擊隊政治委員、游擊隊隊長。紅軍主力長征后,在贛南地區堅持三年游擊戰爭?谷諔馉帟r期,任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第6連政治指導員、第2團第1營副營長、營政治委員、團政治處調查股股長,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軍法處主任,新四軍第1師第2旅政治部保衛科科長。1942年進入中共華中黨校第三期學習。后任新四軍第1師政治部保衛部保衛科科長、第1師教導團政治處主任,蘇浙軍區政治部保衛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兼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華中軍區前方指揮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福建軍區第2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公安部隊后勤部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部隊后勤部副政治委員,中共北京密云鋼鐵廠委員會副書記,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部副政治委員兼公安部隊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67年逝世,終年53歲。
羅斌少將
羅斌(1915-——),江西省永新縣人。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六軍團第17師50團連長,湘鄂川黔軍區龍永獨立團代政治委員,紅6軍團模范師政治部宣傳科長。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獨立第1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7分校教員,晉綏軍區第6軍分區19支隊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司令員,獨立第14旅旅長,華北軍區第23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軍23師師長?哲姷17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第17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政治部副主任,海軍后勤部政治委員。是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羅元炘少將
羅元炘(1911-1992),江西省泰和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方面軍第4軍2師5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員、教導隊隊長,紅15軍團81師3團政治委員、團長,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1團營長,特務團副團長、警備3旅9團參謀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10縱29師86團團長、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7軍140師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江西軍區寧都軍分區司令員,南昌軍分區司令員,宜春軍分區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9月28日因病逝世,終年81歲。
羅仁全少將
羅仁全(1911-1993),江西省吉水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方面軍贛江獨立團連長、副營長、營長,公略獨立營營長,紅8軍團7團營長,紅四方面軍9軍25師73團參謀長、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谷諔馉帟r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后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隊長、干部營副營長,冀魯豫軍區湖西軍政干校校長,教導4旅10團副團長、團長,冀魯豫軍區第1軍分區1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第6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冀魯豫獨立旅副旅長,第6軍分區司令員、江西軍區上饒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上黨、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湖南軍區常德軍分區司令員,湘南軍分區司令員,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3年6月4日因病逝世,終年82歲。
羅文華少將
羅文華(1914-1989),江西省吉水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保衛局科員,紅1師1團特派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1團政委,第3支隊10團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特務團參謀長,警1旅3團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3縱8師23團政治委員,遼寧軍區第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5縱125師政治部主任,獨立9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第42軍115師副師長。參加了臨江、遼沈、平津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7航空學校參謀長,東海艦隊航空兵第一副司令員,南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南海艦隊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4月30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羅文坊少將
羅文坊(1916-2000),江西省吉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6軍第2縱隊連政治指導員,軍政治部青年干事兼大隊長,紅3軍第8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軍委政治部保衛局偵察科科員,紅9軍團保衛局科長,紅1軍團保衛局科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晉察冀軍區第1軍政治部鋤奸科科長,冀中軍區政治部鋤奸部部長,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第5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第二次東征作戰和平型關、百團大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獨立4副旅長、獨立1旅旅長,第2軍分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6縱隊18旅旅長,第20兵團204師師長。參加了解放石家莊和平津戰役等戰役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北平公安總隊隊長,公安部隊第2師師長,公安部隊第二副參謀長,公安部隊副參謀長兼公安部隊高級軍政干部學校校長,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國家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0年11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羅有榮少將
羅有榮(1914-1989),江西省寧都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大學區隊長、副隊長,紅1軍團2師2團連指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解放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敵工股股長,蘇魯豫支隊第4大隊政治處主任,新四軍3師7旅21團政治委員,淮海軍分區第4支隊政治委員,第10旅28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吉軍區第3軍分區副司令員,第2旅政治委員,獨立2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4軍131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遼沈、平津、廣東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廣州市公安總隊政治委員,武漢市公安總隊政治委員,武漢軍區公安軍政治委員,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湖北總隊第二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2月26日因病在武漢逝世,終年75歲。
羅成德少將
羅成德(1908-1990),陜西省延安縣(今市)人。少年時在省立延安4中讀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教書為掩護擔任延安縣交通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延川縣區委宣傳干事,游擊隊支隊政治指導員,1935年任延川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陜北蘇維埃政府糧食部部長、裁判部部長、內務部部長?谷諔馉帟r期,任陜甘寧邊區三邊專署專員兼城防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后勤部政治委員,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國家外貿部副部長,對外經濟聯絡局局長,國家外貿部辦公廳主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書記處書記,邯鄲市副市長,河北省第四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逝世,終年82歲。
羅華生少將
羅華生(1910-1991),原名羅大慶,湖南省湘潭縣人。1925年加入安源煤礦工會,參加過工人暴動,任工人糾察隊隊長。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彭楊步兵學校政治指導員,紅1方面軍1軍團2師4團政治委員、團長。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谷諔馉幊跗,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任抗大隊長、大隊長,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5旅政治委員。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獨立旅政治委員。參加程道口等戰役戰斗。1942年底,任八路軍山東濱海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師師長,松江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獨立第7師師長,第四野戰軍39軍152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152師師長兼廣西南寧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第四航空學校副校長,鐵道公安部隊司令員,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防空高炮指揮部司令員,1960年畢業于軍事學院。后任鐵道兵副司令員。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1年9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羅亦經少將
羅亦經(1911-1991),江西省贛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方面軍沒收委員會會計,紅1軍團沒收委員會干事,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供給部財政科科長。參 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中共繁代渾應中心縣委書記,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定襄支隊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942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晉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20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20兵團第66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平津、太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入朝作戰,任志愿軍66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第一至四次戰役;貒,歷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河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工程兵政治部顧問,鐵道兵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1年逝世,終年81歲。
羅應懷少將
羅應懷(1915-——),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12師34團排長、副連長,紅9軍第25師75團連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指導員,軍委總后勤部審計處財政審查科科長,新四軍第3師9旅26團團長,新四軍第4師警衛團政治委員,第4師兼淮北軍區后勤部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兼后方政治部主任、組織部副部長,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福州軍區后勤部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福建省軍區政治委員,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著有《九死一生》等。
羅坤山少將
羅坤山(1917-1992),湖北省漢川(今沔陽)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6軍團第4師12團排長、代連長,師警衛連副連長。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特務連長,第5團營長,晉綏軍區雁北支隊支隊長,塞北軍分區副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358旅715團團長,第一野戰軍1軍1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1兵團1師師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1軍1師師長,率部參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役準備和夏季進攻戰役;貒,1954年畢業于軍事學院,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吉林省軍區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沈陽軍區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4月2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羅若遐少將
羅若遐(1907-1988),又名岳夏、岳公遠,湖南省瀏陽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并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聞臺臺長,紅軍總司令部電臺報務主任,無線電營營長,紅四方面軍新聞臺臺長,紅軍總司令部第二局局長,軍委三局局長。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電臺臺長兼秘書、黨內交通聯絡處副主任,新四軍游擊支隊第6支隊、第4師秘書長,中共中央華中局秘書。解放戰爭時期,任旅大電氣工程專門學校副校長,大連大學輔導處處長、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軍委通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通信聯絡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通信聯絡教授會主任、戰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3月10日因病逝世,終年81歲。
羅厚福少將
羅厚福(1909-1975),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本地亦衛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東北道委第三路游擊師連長,特務營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營政治委員,中共河南光山縣區委書記、縣委書記,鄂東北道委第三路游擊師教導隊長、師長。參加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三年游擊戰爭?谷諔馉帟r期,任中共黃安縣委書記,新四軍第6游擊大隊大隊長,豫鄂挺進縱隊第一團團長,新四軍第5師第14旅旅長,特務旅旅長,第1軍分區司令員,第3軍分區司令員,漢江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在鄂東、襄南等地進行抗日斗爭,發展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政權。解放戰爭時期,任漢江軍區副司令員,鄂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中原軍區獨立旅旅長,湖北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湖北軍區副參謀長,軍區干部部部長,湖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5年5月11日因病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羅洪標少將
羅洪標(1918-——),福建省長汀縣紅屋區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3縱隊12師排長。1932年進入江西瑞金彭楊學校學習。后任紅一軍團3師9團政治處青年干事、連政治指導員,紅二方面軍政治部宣傳分隊長、戰斗劇社指導員、教導團政治指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晉西北軍區獨立一旅二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1942年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后任八路軍120師獨1旅2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獨1旅2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2師4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派往起義部隊第16兵團四11軍任軍事代表。1950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34師政治委員;貒,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干部部副部長、器材部部長。1958年進入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學習。畢業后任解放軍工程兵科學研究部部長,援越工程指揮部副主任,工程兵技術學校副校長,工程兵工程學院副院長,蘭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羅桂華少將
羅桂華(1907-1984),江西省萍鄉縣人。安源煤礦工人,1930年在安源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2軍7師21團排長、機炮連政治指導員,福建軍區獨立9團營長、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閩西叁年游擊戰爭?谷諔馉帟r期,任新四軍第2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4團政治處主任,第1師3旅8團政治委員,南通警衛團副團長,東南警衛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第3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6縱18師副師長,第三野戰軍衛生部副部長。參加了蘇中、萊蕪、孟良崮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東北軍區后勤部第一醫院管理局局長,油料部部長,總軍械部駐沈陽代表,總后勤部西安辦事處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4年3月1日因病逝世,終年77歲。
羅野崗少將
羅野崗(1914-1981),四川省新都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八路軍?谷諔馉帟r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1分校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第1分校政治部民運科科長,抗大第1分校獨立團政治委員,上級干部隊政治委員,中共濱海區第一地委宣傳部部長,中共魯南區委宣傳部部長,山東軍區警備第8旅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魯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7師政治委員,第2野戰軍18軍54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空軍第7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第6航空學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部副部長兼修理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1年1月26日因病逝世,終年67歲。
羅維道少將
羅維道(1916-——),江西省泰和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萬泰獨立營排長,獨立團連政治指導員,湘贛軍區游擊第2大隊隊長兼政治委員,中共茶攸蓮縣委書記。堅持了湘贛邊區三年游擊戰爭?谷諔馉帟r期,任新四軍第1支隊2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第1師2旅6團政治委員,第1旅1團政治委員,蘇南4分區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6師16旅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16師師長,第三野戰軍27軍81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東空軍預科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防空軍軍政治委員,福州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福建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羅湘濤少將
CopyRight © 2015-2030 www.akjohansson.com 【羅氏文化網】
主辦:羅氏宗親聯誼會 承辦:豫章文化研究院 總顧問:羅河勝
編輯:羅元 … 電話:(0)134 3536 5888(羅元) QQ:251547599
聯系地址: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旺福路三號天正花園嶺南設計院 郵編:517000
粵ICP備170852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