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羅炳輝將軍紀念館
羅炳輝將軍紀念館
羅炳輝將軍是被中央軍委確定為全國33位無產階級軍事家中的唯一云南籍軍人。羅炳輝的革命事業,我從小就經常聽到,上世紀70年代我讀中學時乘車路過昭通地區彝良縣就聽大人們說過彝良是羅炳輝將軍的故鄉,197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羅炳輝,這部電影深深地教育和鼓舞了我們這代人。近日,記者專程來到彝良縣,懷著敬仰的心情參觀了羅炳輝將軍紀念館。

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的革命旅程

羅炳輝將軍在陜北。

羅炳輝與夫人及子女在臨沂。

羅炳輝將軍在彝良縣角奎鎮阿都村偏坡寨的故居。
羅炳輝原名羅德富, 1897年出生在云南省彝良縣角奎鎮阿都村偏坡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過著牛馬不如的農奴生活。 15歲起從軍,參加過護國戰爭,1920年任唐繼堯親兵。次年唐繼堯因兵變下野,流亡香港,羅炳輝任副官隨行,不久,因不滿唐的作為,棄唐投入滇軍朱培德麾下,參加護法戰爭。1923年,羅炳輝被任命為孫中山的警衛連長。北伐戰爭時,羅炳輝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九師第二十五團第二營營長,率部參戰。
1929年7月,羅炳輝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率領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月,羅炳輝被任命為紅六軍第二旅旅長,6月任紅十二軍副軍長,10月,軍長伍中豪陣亡,羅炳輝接任軍長。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反圍剿戰爭中,羅炳輝均率部奉命擔任誘敵任務,屢立戰功,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 1933年9月,羅炳輝任紅九軍團軍團長,次年率部參加長征。1935年3月27日,羅炳輝奉命率紅九軍團離開主力部隊進行佯動以牽制追兵,在成功達到戰略目的后,獨立在貴州、四川和云南邊境地區活動52天,最后在四川西昌境內與主力部隊重新匯合。
抗戰開始后,羅炳輝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后調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第五支隊司令等職?箲鸾Y束后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1946年6月21日在山東臨沂病逝。"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 陳毅軍長親筆揮毫,痛悼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偹玖钪斓乱矠檫@位當年從云南走出來的戰友題詞:“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毛澤東評價羅炳輝“正派耿直”“在滇軍中是革命的”“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 為紀念羅炳輝的功績,安徽天長市在1948年至1960年間曾被命名為“炳輝縣”。當年, 羅炳輝將軍在曲靖還留下過光輝的革命足跡,長征時率紅九軍團路過會澤擴紅,參加紅軍的青年達千人。
羅炳輝將軍紀念館

羅炳輝將軍紀念館免費向社會開放,每年接待參觀人士5萬余人次。

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羅炳輝傳》。
坐落于彝良縣的羅炳輝將軍紀念館于1987年籌建,1988年2月正式開館。紀念館位于縣城將軍路八角亭處,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由廣場、浮雕、綠化地、展館和風景林五部分組成。走近紀念館,就看到騎著駿馬的將軍雕像, 展館以大量記載歷史的圖片、資料和實物再現將軍傳奇人生,以“矢志從軍爭自由”、“紅軍名將呈英豪”、“千里江淮掃敵頑”、“ 血灑疆場炳青史”四個主題板塊布展的“羅炳輝事跡陳列室”, 展示大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205幅,匯錄羅炳輝將軍生平事跡的書籍7種版本,革命文物33件,羅炳輝銅像一尊。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前來參觀的人非常多,不論是本地或外地的,有許多是一家老少前來。
參觀完羅炳輝將軍紀念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起捷克斯洛伐克著名作家伏契克曾說過的話:“英雄,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利益所需要的事”。從這個論斷上理解,英雄是一個有標準、無國界的概念,真正的英雄,必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生死攸關之際,總是無私無畏、激流勇進的斗士。羅炳輝用畢生的精力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斗爭。尤其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斗爭”。
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