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煥榮烈士紀念碑
羅煥榮烈士是廣東省早期中共黨員,也是中國共產黨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具有較高軍事素養的工農武裝軍事人才。他是我黨培養出來的農民運動領導人和軍事指揮官,是平山第一、二次工農武裝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對我黨領導的東江人民革命和惠東工農革命以及武裝割據有突出功績與貢獻。
羅煥榮烈士墓位于廣東省惠東縣城南湖公園七寮山南側,惠東革命烈士紀念碑附近;占地面積36平方米,墓碑呈方柱形,正面寬1.37米,側面寬1.24米,高3.45米。[2]
1964年6月,在當年平山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原廣東省僑委會副主任何友逖的倡議下,平山人民公社在平山石公爺黃牛山腳為1927年平山第二次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犧牲的羅煥榮烈士興建了一座墓碑。1975年5月,因興建惠東縣圖書館而搬遷至縣龍峰劇院一側,1999年元月因興建惠東縣人民文化廣場而搬遷至南湖公園內。
羅煥榮烈士墓碑背面墓丈銘,記述了羅煥榮烈士的革命歷史及犧牲經過:
羅煥榮原籍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下村,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與徐向前元帥是同窗學友。1925年1月,軍校畢業后被派往教導團二團擔任連隊基層干部,2月,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參加淡水、白花、平山及揭陽棉湖等重大戰斗,6月,隨東征軍從潮梅回師廣州,參加討伐楊、劉叛亂之戰。10月,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編入第一縱隊第一軍第一師,13日在攻打惠州城時受傷。傷愈后,與徐向前、王逸常等留在黃埔軍校當教官,期間,曾被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和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聘為軍事教官。1926年,受廣東區委軍事部長周恩來派遣,與鄭祝、伍中豪等人到惠陽縣平山區農軍大隊部任教官,成立平山聯防辦事處和平山聯防義勇軍,任軍事總指揮。[2]
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4月30日,惠州警備司令胡謙令其部屬鄒范營前往收繳平山農軍槍械。鄒范(中共黨員)行前,派人密報農軍。平山農軍接報后,撤往青龍潭。中共惠州地委委員、惠州農協辦事處主任何友逖、平山農軍教官羅煥榮和平山區農會長朱觀喜乃率農軍300余人舉行起義,進攻平山,起義總指揮部設在百丘田。因鄒部事泄,無法內應,農軍當即撤退,平山第一次起義失敗。6月16日,為策應海陸農軍打擊敵人,切斷敵人劉炳粹團的補給線,羅煥榮聯絡土匪游瘢華一起攻城,起義總指揮仍設在百丘田。當晚何友逖、羅煥榮和朱觀喜率農軍400余人分三路進攻平山。戰至天亮,受強敵反擊,農軍敗退。由于土匪的出賣,翌日,羅煥榮在青龍潭農軍大部隊被捕,受盡敵人的酷刑,但堅貞不屈,在平山石公爺英勇就義,臨刑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時年僅25歲。[2]
烈士犧牲后,何友逖極為悲痛,曾留詩一首曰:領導農民猛著先,燎原星火憶當年。殺身當作尋常事,留與平山萬古傳。
1986年10月,羅煥榮烈士墓地被列為廣東省惠東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7年,被列為惠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opyRight © 2015-2030 www.akjohansson.com 【羅氏文化網】
主辦:羅氏宗親聯誼會 承辦:豫章文化研究院 總顧問:羅河勝
編輯:羅元 … 電話:(0)134 3536 5888(羅元) QQ:251547599
聯系地址: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旺福路三號天正花園嶺南設計院 郵編:517000
粵ICP備170852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