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有個“學霸”村:
走出26名博士,128名碩士,659名大學生!
一個只有1200多戶的村子,出了600多名大學生,其中包括100多名碩士、20多名博士——瀏陽市沙市鎮的秧田村因此被譽為“博士村”。昨日下午,“屋場里的幸!比罕娢乃噮R演活動在秧田村精彩上演,當地村民用自排自演的節目,展示了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也詮釋了秧田屋場“耕讀傳家”的精神。
村里有面“博士墻”
61歲的羅碧波幾天前剛剛從東莞回到老家,作為博士家屬代表參加了昨日的活動。
羅碧波是恢復高考后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高中畢業后,他在當地的中小學教了5年書,1977年考入湘潭師范學院外語系,畢業后留校任教多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公派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做了兩年訪問學者,后到東莞理工學院工作至去年退休。
“我們兄弟姐妹六個,有五個上了大學,弟弟羅晴是北方交大的工科博士,現在我女兒羅兆婧也從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讀完法學博士回國了!绷_碧波說,家庭濃厚的讀書氛圍,得益于當地尚學進取的文化傳統,還有母親對教育的重視。
“我母親說,她要是生在現在,肯定也可以成為博士!绷_碧波笑說,86歲的母親現在每天早上堅持閱讀一小時。今年4月,這個大家庭在“書香湖南·我最喜愛的書香之家”活動中榮獲“書香之家”稱號。
在村里的秧田片區,有一塊醒目的“博士墻”,墻上刻畫了本村19位博士的照片和簡歷。沙市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舉主要是為了弘揚“知識改變命運,文化孕育美德”的風尚,“還有最近兩年考取的博士沒有上墻,總共有20多位!
“這墻上有我的家人,還有我原來教過的學生!闭驹凇安┦繅Α毕,羅碧波自豪地說。

耕讀文化創新融入屋場建設
秧田村有700多年的歷史,其羅氏宗族自古以來就勤耕重讀。凡考上大學者,一律給予獎勵。據介紹,該村共有658名大學生,碩博士100多名,其中不乏清華、北大、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
“在美麗鄉村和幸福屋場的建設中,秧田村注重挖掘歷史文化底蘊,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使村民得到熏陶與提升!鄙呈墟傌撠熑苏f。
在村里幾位企業家的帶領下,村民自籌資金1500多萬元,完善了村內道路、排水排污設施,使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將勤耕重教、尚學進取等優秀文化融入景觀之中,修復了有600多年歷史的老龍井、300多年歷史的羅氏老槽門、民國時期的瀏陽龍舟賽場——秧田龍舟碼頭、400多年歷史的老橋亭等。
“鄉村美了,民風淳了,幸福感自然提升了!”秧田村支書羅澤及補充說,村里有多支文體隊伍,所以還投入400萬元建成了室內籃球場、高爾夫訓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