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黨合作 民進記憶”主題征文
我與扶貧第一書記羅文干“殊途同歸”的故事
河源市和平縣長塘鎮秀河畬族村是廣東最北端的少數民族村,也曾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以來,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科副科長羅文干擔任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2020年底,該村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今年2月25日,羅文干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并赴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
羅文干是我們河源羅氏家族里的優秀子弟。他受獎回來后我第一時間就去祝賀他,打心眼里為他高興。我跟他相識近二十年,2016年他初去秀河畬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我正好有鄉村規劃設計工作常去他那里。在那個貧困而又落后的小山村里,我多次看見他在烈日下汗流浹背指導村民耕種;在泥淋的山路上走訪村里的每一個貧困戶;在山村寂靜的夜晚伏案沉思,為秀河村尋找脫貧之路工作到深夜。我和他都是從事城鄉規劃工作,經常走到一起喝茶聊天,雖然我只是參政黨的一員,但我這個民進會員跟這個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卻是心心相印,很多的事情都能想到一起。我們一起討論交流如何對秀河村進行規劃設計,小學如何提升環境,沿街如何整治修繕,少數民族文化如何打造!
他改變鄉村的思路和做法對我啟發很大。比如他一到村里,就認真到群眾中去了解實情,在深入調研過程中,發現了秀河畬族村有3個優勢資源:田地、水庫、油茶。為盤活資源,針對水庫,羅文干邀請技術專家,引導致富帶頭人養殖淡水魚,看到成效后,村民們紛紛效仿。針對田地,他通過培育良種提高產能,號召村民利用荒廢的田地種植蓮子、富硒米。帶領打造的南蛇坑油茶撫育場、角塘坑水庫等五大產業基地,5年來為村民增收500萬元。2020年底,秀河畬族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600元,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6750元提升到2020年底的21557.74元,村集體收入實現從2015年2600元到2020年以后每年65萬元翻百倍的大跨越。
我從心底敬佩他,我想,雖然我所熟悉的羅文干只是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共產黨員,但在他身上卻展現了共產黨人吃苦耐勞、扎實肯干、開拓創新、甘于奉獻,為民服務的精神品質。在他的影響下,2018年以來,我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和平縣梅徑村,為老家的脫貧致富盡了一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獲得了民進中央表彰的“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先進個人,于2021年4月12日到北京參加表彰大會并捧回了榮譽。獲獎回來的那一天,羅文干為我接風,戲謔說道:我前腳去北京,你后腳就跟著去了,你是民進會員,我是共產黨員,但我倆獲得的榮譽都是全國脫貧攻堅獎項,真可謂“同心同向、殊途同歸”!
我很認同羅文干說的這句話,因為在參與家鄉脫貧奔康的工作中,我的很多規劃設想也是和他在交流討論中得到的啟示和影響。
梅徑村是人口不到二千,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都貧窮落后,村集體沒有收入、沒有文化設施 ,村小學也破舊不堪,因此,被廣東省定為省級貧困村。如何改變家鄉的貧困面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讓梅徑村變得富繞美麗?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我想通過我的專業技術把梅徑村規劃建設成一個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羅文干,他很贊同我的這個設想,并專程來梅徑村指導考察,對我們村的扶貧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之后,我主動找村兩委,建議梅徑村的發展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綱,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梅徑村八山一水一田的地理特點,把全村七平方公里村域面積進行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我還向村委提交《振興梅徑村的發展方案>,提出通過文化旺梅徑、經濟興梅徑、促進梅徑全面振興全面永續發展思路和具體措施,得到村兩委和駐村干部的一致贊同。與此同時,我還利用一切關系和途徑推介梅徑村,在河源的首屆茶文化博覽會上,我專門為故鄉的土特產品做了一個展臺。向外界“推銷”糧溪綠茶,最讓鄉親們自豪的是,在那次博覽會上,小山村的產品引起了時任河源市長葉梅芬的興趣,自掏腰包購買了村里的茶葉,并且叮囑鄉親一定要好好地宣傳推介家鄉的土特產品。
羅文干利用所學規劃建設專業知識以及原工作崗位經驗,結合畬族文化特點,率先在全市省定貧困村中部署村莊設計,規劃出“美麗秀河,七彩畬鄉”藍圖。建設畬族風情館、家訓館、民俗館,以此展示畬族文化;在他的啟發下,我靈機一動,產生出了把村祠堂打造成古村客廳的想法。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許多的村民進入城市,故土情懷日漸淡泊,祠堂凝聚鄉民的功能也越來越淡化。如何讓祠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成為我那段時間思考的最多的問題。在第一次召開的徑背自然村理事會上,我第一個建議就是把村祠堂那幢圍龍屋改建為全村客廳,重新修萁 按照徑背圍龍屋的特點,在保存其歷史建筑的基礎上進行修復。將圍龍屋改建設成集宗氏活動、客家文化展示、生活體驗為的一體的活動場所,同時設有村史館、農耕長廊、農家書屋和梅徑民俗龍獅館等。為提升古村客村的文化品位和影響,我還特意邀請原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會長、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羅楊為古村客廳題牌匾。在整個修復工程中,我個人捐贈的資金和物品總計差不多30萬元。村祠堂改建成古村客廳后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成為重拾鄰里親情,維系鄉村穩定,張揚傳統文化,涵育文明鄉風的重要載體;梅徑村“古村客廳”規劃入選和平縣“古村客廳”公益設計項目選取的首批五個試點之一,成為展現新農村新面貌最佳陣地。
通過對鄉村的不斷深入調查,我越來越感覺對于鄉村的扶貧,不能僅僅只停留在物質上,思想文化的扶貧有時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有了一定的文化思想,就會增強村民對法律法規的敬畏感,增強村民的法律自治能力。為此,2018年初我向村委提出打造“全省第一個法治主題公園”的建議,建議利用村委前面的那塊曬谷場,建一個法治公園。這一建議得到村領導班子以及駐村干部的支持,最后由我拿出規劃設計方案后,爭取資金由政府出一部分,向外出鄉賢籌集一部分。2018年3月,梅徑村“法治主題公園”全面動工,整個公園占地面積1500 平方米,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四維八德”為主線,用石頭刻上具體內容,用石雕演繹古人孝、忠、義、仁、廉的故事。法治主題公園還建有宣傳長廊,有顏氏“36字”廉政官箴、有村規民約,也有新時期法律知識宣傳。充分體現了客家傳統文化習俗和客家人務實、包容、團結的文化精神,讓村民在休閑、娛樂、健身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接受法律知識,有效引導村民悟法、知法、懂法,守法。也許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熏 陶,梅徑村近年來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村道干凈整潔,鄰里關系融洽、鄉風文明和諧、村民法律意識,違法亂紀的事例少有發生,成為全市以法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典范,先后榮獲中國古村客廳、廣東省法治建設示范村、廣東省衛生村,河源市文明村等稱號。
我在參與梅徑村的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心里明白,我之所以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家鄉的精準扶貧工作,是受了羅文干的影響和帶動,是羅文干的言傳身教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為參政黨的一員,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各項工作中,特別是在當下的鄉村振興口角中,雖然我們不是主角,但只要我們用心參與,用情參與,用力參與,努力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就會有戲,有好戲,有大戲。
民進河源市基層委員會 羅元
CopyRight © 2015-2030 www.akjohansson.com 【羅氏文化網】
主辦:羅氏宗親聯誼會 承辦:豫章文化研究院 總顧問:羅河勝
編輯:羅元 … 電話:(0)134 3536 5888(羅元) QQ:251547599
聯系地址: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旺福路三號天正花園嶺南設計院 郵編:517000
粵ICP備170852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