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溪綠茶
原市政協主席龔佐林(左4)參觀糧溪綠茶
近年來,河源全市茶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茶葉種植標準、管理標準陸續出臺,區域品牌建設不斷加強。目前,河源市茶葉面積、產量、規模,經過20多年的發展,均翻了一番。目前,河源市茶葉種植面積全省排名第三,綠茶產量全省排名第二。河源市擁有茶葉生產企業、合作社300余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取得SC或QS質量認證的企業有30家。多個茶葉企業在各級評比中獲獎, 在廣東茗茶評鑒活動中,河源市多次榮獲“廣東十大茗茶”稱號。
舊時,和平縣有五大名茶:馬增茶,九連茶,顯子塘茶,糧溪茶,五花嶂茶。和平縣東水鎮馬增茶(又稱盤王茶),熱水、青州的九連茶、俐源鎮的顯子塘茶,原糧溪鎮現為陽明鎮的糧溪茶,大壩鎮五花嶂茶。
梅徑村干部群眾合影
糧溪曾是一塊充滿神奇的地方,這里有過如歌的歲月,有過枯榮的滄桑,也有寂然無聲的平靜,更有過車水馬龍的鼎盛,糧溪烏坭坑因水興盛,糧溪因綠茶而岀名,梅徑村是楊梅山與徑背的合稱。據1981年《和平縣各公社鎮概況》一書記錄:和平縣山地面積314萬畝,茶園面積23197畝,年產茶葉5947擔。糧溪有八個茶場,茶園3100多畝,場員350人,年產茶葉800擔,年產值24萬元。
原市政協副主席肖朋添(左4)參觀糧溪綠茶
糧溪位于陽明鎮南部,氣候宜人,土壤肥沃,種茶歷史悠久,據傳,宋代茶文化興盛之時,已有采制茶葉。據譜書記載,在明朝開始引進外地茶苗種植,經過悉心培植分種鄉里,經過幾百年發展,形成了村村有茶山,村村有茶廠,茶葉、油茶相映成輝,兩茶種植面積高峰期達上萬畝。以大葉青、烏龍茶為主要品種,成茶猶以客家炒綠最為盛名,其性溫味甘,具香、甘、滑特點。經多年儲藏的老炒茶,頗似優等普洱茶,醇厚柔滑。
1.0版小包裝糧溪綠茶
“茶”字拆開是“人”在草木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耙黄~子,富了一方百姓!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總書記在安吉調研生態縣建設時來到黃杜村。在了解村里白茶基地的建設及發展情況后稱贊道。 ---來自《人民網浙江頻道》報道。
駐村隊長張國洪(右2)參觀糧溪綠茶
糧溪綠茶的再次興起得益于國家的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和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梅徑村委帶著糧溪綠茶積極參展2017年12月河源茶文化博覽會,在市中同山公園舉行,以“河源有好茶”為主題的茶博會,為期四天。茶博會匯聚了福建、臺灣、潮州及本地共約70家茶葉經銷商及品牌茶葉、茶具、制茶機械廠商等,是河源建市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展品最齊全、活動內容最豐富的茶界盛會。
2.0版紙袋、鐵盒包裝糧溪綠茶
糧溪綠茶首次亮象茶博會,引起了廣大茶商和市民的關注,特別是上了一定年紀的老人,品嘗后對糧溪茶贊賞有加“好茶”“糧溪茶的味道”“幾十年都沒有變”。
3.0版小罐茶、企業訂制高檔茶
近年來,村里的合作社在村里推廣科學種茶經驗,發動村民開墾荒山,重操舊業,復興綠茶。大家 共同參于發展糧溪茶產業,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CopyRight © 2015-2030 www.akjohansson.com 【羅氏文化網】
主辦:羅氏宗親聯誼會 承辦:豫章文化研究院 總顧問:羅河勝
編輯:羅元 … 電話:(0)134 3536 5888(羅元) QQ:251547599
聯系地址: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旺福路三號天正花園嶺南設計院 郵編:517000
粵ICP備170852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