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桂始祖羅法泰族譜探源線索
——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浪平鎮八號村羅家洞始祖羅法泰族譜探源
一、入桂始祖羅法泰支系源流簡介
①經查,我支脈始祖羅法泰,為貴州省思南府印江縣木開白正戶,小地名大石墩生長人氏,即今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杉樹鎮羅家組,峨嶺鎮大石村旁近一帶。始祖諱天元公,法號為法泰,清朝乾隆八年生,即中華紀元黃帝歷癸亥4440年,西元1743年。始祖躬耕隴畝之余,亦拜法修習元皇正一教,得賜法名為法泰,實為傳承貴州黔東南一帶儺戲文化,沖儺還愿,旨在禳災祈福,驅邪化煞,趨吉避兇。據家族中有師傳儺戲之戲排子《路程記》唱詞所載始祖遷徙路線地名為:桃源、寶山、四川酉陽州、龍塘、秀山、銅仁、鎮遠、青平、施秉、黃平、貴定、狗場、新場、羊場、董照場、古魯平、岳府城、陽里、幼里、平寨、拉谷、邏沙、打羊、黨雄、必賣、羅家洞。始祖一行,自黔入川,又由川返黔,終自黔入桂,終得定居于廣西泗城府凌云縣邏沙洪亭他房村小地名羅家洞,即今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浪平鎮八號村羅家洞屯。
②據家族《裔支簿》載:羅天元之曾祖父羅文選配偶曾氏,祖父羅正發配偶王氏、任氏,其父羅啟鸞配偶劉氏,伯父羅啟熬配偶趙氏,叔父羅啟萬配偶李氏,叔父羅啟龍配偶王氏。兄弟五人,天元祖為長房配偶劉氏,二房羅天錫配偶呂氏,三房羅天執配偶吳氏,四房羅天文配偶程氏、吳氏,五房羅天緒配偶李氏。堂兄羅天順配偶楊氏,堂兄羅天富配偶魏氏,堂兄羅天德配偶劉氏。天元祖配偶劉氏生六子,為羅仕聰,配偶王氏;羅仕明,配偶何氏;羅仕睿,配偶程氏,羅仕順,配偶不詳;羅仕位,配偶楊氏;羅仕坤,配偶印氏。侄子羅仕能,配偶王氏,侄子羅仕高,配偶譚氏。其中羅仕達于多年后遠走百色購物而一去不回,傳聞后續落腳于百色市樂業陰山洞,具體不詳;羅仕位半路失蹤,后傳聞落腳于今百色市田林縣高龍鄉高郭村,不詳待考;而唯有羅仕明,羅仕順,羅仕坤與始祖隨至羅家洞,余者或途中失散,或仍在貴州原祖地,其遷留何地均已不詳。始祖得意門生譚氏弟子,亦共至此祖地,且后世子孫多互有通婚。
二、入桂始祖羅法泰字輩說明
經查,我支始祖羅法泰從貴州傳承過來的字輩為:文正啟天仕()勝。
并傳有“六字輪流,七字轉派”的古訓,意思就是我們這個七個字輩,六個字輪流,到第七字才開始轉派,循環輪回。但卻是第六個字是空無一字的稀奇字輩,取名只能單名或借用其他的字代替。所以經過我們分析,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始祖往上推三四代或更早的祖宗可能也是為了躲避官災,兵災等故意為之,故意缺漏一些字輩,是為了不暴露身份。第二個可能就是,因為兵荒馬亂的年代,分支分房分家逃難,把原來完整的一首詩的字輩,各分取若干字句拿去傳承。第三個可能就是,祖宗傳承過來的時候,由于后代子孫文化程度不高,記憶錯亂,搞漏了,亦或是寫錯別字的都有可能。
三、貴州羅場字輩說明
經查,貴州印江羅場的羅氏宗親,有用羅氏族譜的舊派40字輩為:
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之懋憲光,秉興克允福,
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業世常錄。
后來遷徙到昔土壩(今紫薇鎮永義街),因細分支系將次房分為不同的20個字輩,他們與印江羅場各分20。
他們的20個新派字輩是:
祖宗德遠盛,榮華貴銘揚。
萬事年科甲,天倫美玖長。
羅場用的20字輩:
文政啟天仕,先盛明德宗。
時錦克仲仁,一品占朝廷。
我們經研究發現,我們的字輩與羅場20字輩的前面7個字:“文政啟天仕先盛”高度吻合!
所以,我們一致認為,印江羅場的字輩跟我們祖上印江羅家組或大石村一帶的字輩有很大可能性的關聯,也許是祖上因為分房只提取了前面七個字輩,亦或是記憶錯亂只記得前面七個還漏了一個字的字輩,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們殷切希望能找到貴州羅場的宗親核實一下,以便能理清其中的千絲萬縷的關系,更能進一步找到失散在各地的宗親,也更能認祖歸宗!
三、入桂始祖羅法泰支脈標志性神龕香火對聯說明
經查,我們始祖的傳承過來的供奉的香火神龕排位上的對聯為:柏林分支永垂訓,金骨玉葉起漢唐。橫批:豫彰宗堂
我們經研究發現,我們本地也有一支也是貴州思南遷徙過來的羅氏宗親,他們的20字輩為:懷忠長作德,銓漢少從興。學仕登朝相,才高輔圣遷。開先傅萬鼎,龍道統宸英。但是他們的神龕香火對聯與我們高度相似:柏林分支永垂順,今古玉葉啟漢唐。橫批:豫章宗堂
“豫章宗堂”肯定比“豫彰宗堂”最為正宗,“啟漢唐”比“起漢唐”意義更為準確,所以我們祖上的神龕香火對聯,要么就是記憶錯亂,要么就是故意為之。
這些神龕香火對聯都是標志性的,是為了羅氏一族辨明真偽,親疏有別的標志。
CopyRight © 2015-2030 www.akjohansson.com 【羅氏文化網】
主辦:羅氏宗親聯誼會 承辦:豫章文化研究院 總顧問:羅河勝
編輯:羅元 … 電話:(0)134 3536 5888(羅元) QQ:251547599
聯系地址: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旺福路三號天正花園嶺南設計院 郵編:517000
粵ICP備170852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