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tgroup id="0o43e"></optgroup>
      <acronym id="0o43e"></acronym>
    2. <var id="0o43e"></var>

      <var id="0o43e"><strike id="0o43e"></strike></var>
      1. <thead id="0o43e"></thead>

      •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羅氏文摘

      《堆上洞豫章堂記》卷四一

      時間:2022/11/30 9:13:25  作者:*  來源:羅氏文化網  查看:2412  評論:0
      內容摘要:卷四一 如是我聞之“湖南血洗”的傳說故事關于“湖南血洗”民間流傳說法很多且版本不一。湖南本是羅氏的發源地,羅子國遺民自被楚王從湖北枝江裹脅到湖南平江、岳陽等地后,特別是經歷了秦王朝到漢王朝這兩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羅氏后裔已擴展到湖南岳陽、長沙、衡陽等廣大地域。在兩千來年的歷史長河中...

        卷四一  如是我聞之“湖南血洗”的傳說故事

       

      關于“湖南血洗”民間流傳說法很多且版本不一。湖南本是羅氏的發源地,羅子國遺民自被楚王從湖北枝江裹脅到湖南平江、岳陽等地后,特別是經歷了秦王朝到漢王朝這兩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羅氏后裔已擴展到湖南岳陽、長沙、衡陽等廣大地域。在兩千來年的歷史長河中,其后裔應該是枝繁葉茂,原有支系早應遍及湘中、湘南等地。而如今在湖南找豫章羅氏易,尋凌甫公世系、長沙郡世系等古代宗支難,其原因又在哪里呢?原因很簡單,這與朱元璋 “湖南血洗”有關。

      民間流傳較廣的常寧講古版本:朱元璋在江西潘陽湖打敗陳友諒攻后,一路勢如破竹,親率大軍一路追殺至湖廣行省南域,兵馬行至鄂公界時,倉惶逃命的無辜百姓中,只見一婦人背個十來歲大孩子,拖個四五歲小孩子,艱難逃命。朱元璋策馬近前斥道:“潑婦,好生無理,為甚背大拖?”婦人抹淚答道:“夫家十四口,被殺十三人。大孩是小叔,小孩是親兒。兩孩皆不舍,愿留夫家脈!闭f罷,淚如雨下。朱元璋大為感動,取杏黃旗一面叫婦人持歸,并傳令三軍:插杏黃旗處,軍馬不得擅入,違令者斬。婦人不忍自保,將杏黃旗插在“鵝公大丘”(百擔丘),急呼鄉鄰入田,一時擠滿。軍馬環立,刀劍森森,但礙于王命軍令,兵馬不敢入田。有一手一腳未擠入田者,盡皆砍殺之。只留得一田人,那丘田叫鵝公大丘(百擔丘)?梢姎⒙竞纹鋺K烈!朱洪武血洗湖南,就留下這一丘田的人,湖南土著百姓才被保存下來,F在的湖南人絕大部分是江西來的移民。

      朱元璋制造這一“血流成河、尸集成山”的殘暴事跡后,歡天喜地做了皇帝。并做了兩件相關的事情:其一,他發現湖南人被殺絕后,田賦無人交納。于是,一場“遷贛填湘”的人口大遷移便在軍隊的逼迫下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其二,朱元璋命令史官“不述湖南兵禍”。永樂年間,有個“好心人”編出解說詞: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時,各地軍民紛紛前往金陵朝賀,云貴兩廣兵至湖南,太祖令其“湖南歇息”,被誤聽為“湖南血洗”。意在“血洗湖南”非太祖之意,而是被“方言所誤!

      湖南被血洗后,其歷史土著居民劫后余生者,如湘鄉金石鎮僅保留有劉姓等三幾個姓氏人丁,常寧南古堆上洞僅存百李家李氏、老屋候家候氏數戶,土著原住民屈指可數,這就是最強有力的證明。

      “血洗湖南”看朱洪武的暴虐和湖南人的血性:“朱洪武血洗湖南”的事跡早被正史抹掉了,以下是湖南人生命基因與口耳文化中的若干印記。

      湖南素為兩廣云貴門戶,湘鄉地處該門戶中的潭(長沙)寶(慶)要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唐末黃巢起兵攻克廣州后,曾在湘鄉與官軍反復沖殺,至今留有“黃巢山”。宋末,湘鄉人劉榮叔起而抗元,踞山不屈,最后兵盡糧斷,舍身絕崖,留下湘中第一山:“褒忠山”。元治平元年(一三五一年),徐壽輝紅巾軍起義于湖北蘄州,派陳友諒往南發動,湘鄉潭市人易華首義響應,讓湖南、江西兩省順利歸入徐壽輝新建的天完國,為時十年。徐死,陳友涼自立為漢王,改元大義,易華附之,被受封為湖廣參政。大義三年(一三六二年),出身于紅巾軍的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兩軍戰于鄱陽,陳敗退九江,中箭身亡,其子陳理繼位。次年,陳理困于武昌,被迫投降,易華所擁勢力亦隨附朱元璋,仍授湖廣參政。

      為應付連年征戰,朱元璋命降將陽從政征收田賦,“規糧為餉”。元代湘鄉州征糧定額為三萬六千石,陽從政報告朱元璋,從陳友諒父子往年的《糧冊》中發現,湘鄉有過兩次助糧,各為十萬八千石。朱元璋惱怒湘鄉人支援陳氏,竟不顧民窮財盡,命湘鄉州每年交糧十萬八千石,永遠照納。易華挺身而出,為民爭辯:“父老苦友諒苛法久矣!舊額屈于偽命,安有真主為民除暴,而有是不仁之言乎?”被誣之為“逆君蟊賊,不思引咎,無理取鬧”,必欲殺之。易華無奈,率七子改名換姓,繞道江西,聯系各地,返回湘鄉,在黃牛峰聚眾結寨,與四十八寨首領歃血誓師,以七十三歲高齡據鞍指揮,往來抗暴,湘鄉農民紛紛蟻附,長、岳、衡、寶、永道各地同時響應。朱元璋惱怒,派徐達領軍溯長江西上,攻戰易華。徐達軍入湘之后,濫殺無辜,尸橫遍野。對于“始禍之處”湘鄉更是無論老幼、不分首從,一律處死,逃亡山澤者也要“追喚處斬”。這場慘無人道的清洗殺戮使得湘鄉和附近幾個州縣難見活人。彼時,湘鄉(轄今湘鄉市、雙峰縣、婁底市婁星區和漣源市部分)人數已超百萬,血洗之后的洪武二年(一三八四年),全境人口降為七萬多人。朱元璋為報復當初湖南百姓對陳友諒的支持,血洗三湘。這就是慘絕人寰的“朱洪武血洗湖南”!

      傳說另一版本:話說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他手下各路人馬,紛紛人京向他朝拜和慶賀。他見如此多的人馬一下涌人京城,不但住宿困難,自己也難于應付。于是趕緊下令,要各路人馬按順序進京。當他聽說西南的一路人馬日夜兼程,已達長沙府時,就急傳口諭,命這支人馬“在長沙歇息三天,然后聽旨進京! 手下人聽錯口諭,誤將“歇息”聽成是“血洗”—“在長沙血洗三天”;实劢鹂谟裱,出口即是圣旨,違抗圣旨者當斬。明軍于是在長沙府進行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他們見人就殺,不分男女老幼,殺得長沙十室九空,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不見人跡。

      民間傳說故然有些離奇,但以傳說所發生的時間和所敘的事情來看,歷史上倒也發生過與傳說大致相吻合的事件。公元一三六四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當時長沙為陳友諒舊部和元王朝殘余勢力所控制。明軍血戰四年,損兵折將,最后才于公元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奪得勝利,確立明王朝在長沙的統治。“血洗長沙”雖無可考證,但元末明初連年戰禍和兵燹,戰后的湖南各地確實田園荒蕪,百姓亡散,廬舍為墟,許多地方渺無人煙。長沙城明初尚存多少人戶雖無明確記載,但長沙府屬有的縣卻有記錄,如“湘潭土著僅存數戶”,“醴陵古老相傳土著亦僅存十八戶,余皆無復存在,洪武初招集流亡,皆來自他省,而豫章(江西)人尤多”。明王朝就近從江西大量移民遷入長沙地區,并允許“插標占地”,形成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局面。

      元明之際,湖南被兵最烈,人口頓減,本來人口少的湖南一片荒蕪。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招撫流亡、放還奴隸、勸課農桑、鼓勵開墾等,并且對湖南進行了大規模移民。

      《呂氏宗譜》記:“洪武血洗,惠公由安仁奉調鎮常! 《依湖鄧氏族譜》記:“吾祖世籍豫章(江西),丁封易代,遷來血洗,系千鈞一發,綿一脈于千秋”。族譜,堪稱民間檔案,方志也是一方之史,它們常補國史之不足。也是“湖南血洗”的佐證。

      常寧市羅橋鎮新屋村李氏《隴西家乘》六修宗譜記載:“始祖李審原籍江西南昌府首縣經魁,于元至正乙未科得第進士。出仕廣西思恩府賓州知州,升授奉直大夫。洪武初年湖南大遭屠戮傳為血洗。旋奉旨調江西戶口落業。祖因致仕攜發妻長子擇地于湖南衡州府常寧縣南鄉,卜吉于洞心堆洲……”至今繁衍至二十二至二十六世。班輩字句:加循上學成,孔孟文運長。天相垂裕遠,枝茂際時芳,積善身余慶,鐘祥德顯光。一門崇孝友,萬世卜隆昌。【至正:是元惠宗的第三個年號,公元一三四一至一三七○年】

      在戰火紛飛中,百姓相率逃亡,十室九空,遍地焦土。四川省一些家譜中,如明禮部尚書吳寬在修成于弘治年間《劉氏族譜》序言中寫道:‘自元季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川,為避兵計!魍鏊l者有之,死于疫癘者也有之。還有為了逃避稅賦和勞役,隱瞞人口不報者也大有人在。民間傳說及地方志就這樣揭開了“洪武血洗”六百年傳說之謎。

      ——歷史口述:羅賢月、羅賢梁      整理:羅石恒 

          


      相關評論

      CopyRight © 2015-2030 www.akjohansson.com 【羅氏文化網】

      主辦:羅氏宗親聯誼會 承辦:豫章文化研究院 總顧問:羅河勝 

      編輯:羅元 … 電話:(0)134 3536 5888(羅元) QQ:251547599

      聯系地址: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旺福路三號天正花園嶺南設計院 郵編:517000

      粵ICP備17085232號
      大陆高清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_亚洲老熟女。性视频_日本丰满的少妇在线播放_亚偷自乱在线播放
      1. <optgroup id="0o43e"></optgroup>
        <acronym id="0o43e"></acronym>
      2. <var id="0o43e"></var>

        <var id="0o43e"><strike id="0o43e"></strike></var>
        1. <thead id="0o43e"></t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