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文脈——江蘇宿遷羅莊豫章堂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十里長莊白馬羅莊坐落著一座宏偉的建筑群——羅氏文脈館。該館由企業家羅乾國出資600多萬元興建,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由碑亭、石刻、文脈館、豫章堂(羅氏宗祠)等組成。
宿遷歷代建有羅氏宗祠。鄉賢羅毅堂等1926年重建羅氏宗祠,其撰寫的碑文顯示,宿遷羅氏系元末從山東魯橋遷入,一世祖曾公,時人尊為東魯先生,是羅從彥九世孫,從彥公為宿遷羅氏先祖。
羅從彥,1072出生,卒于1135年,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出生在南沙劍州。宋朝經學家、詩人,豫章學派創始人,閩學四賢之一,有著作《中庸說》《豫章文集》。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父親和老師李桐都曾拜羅從彥為師。
豫章堂(宿遷羅氏宗祠)正堂中間高懸羅家倫手書《孝思不匱》牌匾,此匾國內僅有一塊,為宗祠之寶。羅家倫(1897年-1969年),字志希,筆名毅,五四運動學生領袖,教育家,思想家,浙江省紹興人。父羅傳珍,曾任江西進賢等縣知縣。1919年,羅家倫在陳獨秀、胡適支持下,與傅斯年、徐彥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五四運動中,親筆起草了唯一的印刷傳單《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1928年9月,羅家倫受命任國立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1930年后,任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學院教育長、中央大學校長等職。南京大學的校訓“誠、樸、雄、偉”,也是羅家倫所提出的。
正堂中間為羅氏幾位祖先尊像,兩邊近四米高的對聯由著名書畫大家羅建泉手書:《源流楚漢祖德昭彰傳后世,望立豫章宗功彪炳譽家聲》。羅建泉,字少泉,江蘇宜興人,別署金陵少泉、晚紅軒主、陽羨散人。南京大學金陵藝術學院教授,中央美院、清華美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決策中國智庫副理事長,香港鳳凰新聞首席藝術顧問,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金陵畫院院長,中國畫院常務理事。羅建泉系金陵畫派國畫大家張文俊入室弟子,李可染大師再傳弟子,是當代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
豫章堂(宿遷羅氏宗祠)正堂大廳兩側長廊分別掛有羅氏歷代名人畫像,每年清年羅氏族人都會前來祭祀祖先。2023年清明江蘇羅氏文脈研究會羅氏聯誼總會,南京、無錫、宜興、徐州、蘇州、淮安、泰興、鹽城、連云港、常州、楊州、南通等地部份羅氏將赴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淮安周總理故居、宿遷革命烈士紀念館,宿遷豫章堂(羅氏宗祠)祭拜先烈,懷念先祖等一系列活動。

文章摘自:藝術先鋒組 2023/03/04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