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農科史與緬懷羅飛云教授
按語:
近日,“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展覽展出了由省“三師”專業志愿者許瑞生手繪的畫作《羅飛云教授和連縣采集的馬尾松植物標本》,羅飛云教授不僅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學科先師、還是中國植物標本學的創始人之一,透過許瑞生先生的手繪畫作,我們依稀能夠感受到那段歲月的不凡與偉大。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成立,我國諸多學科由此進入了現代化發展的革新與創制。
中國傳統農業體系,到清朝末年已處于瀕臨崩潰的境地。面對此種情形,中國有志之士積極呼吁“農業救國”,采取了種種舉措,試圖緩解這種糟糕的狀況。與此同時,西方傳教士意識到農業對于在華傳教的積極意義,認為創辦高等農科教育將能培養出農業領軍人物,進而把基督教信仰的種子播撒至中國農村。嶺南大學農科正是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由西方傳教士創建。在此基礎上,1921年嶺大分科大學——嶺南農科大學的創建,1927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所有,農科大學改組為嶺南大學農學院,充分體現了國人對本國農業發展的長遠思考與探索。
本文摘錄《嶺南農科大學史》《羅飛云教授追悼會中之演講詞》兩篇,集中展現嶺南大學農科特有的創建、發展歷程以及緬懷做出重大貢獻的羅飛云教授。
嶺南農科大學史
高魯甫 簡壯濤
農科為嶺南學校一重要科也。人身之各機體,亦猶之嶺南之有各科。機體各有專司,而各科亦何獨不然?然則農科之專司為何?即欲養成中國農業專門人才,使知利用天然界之物事,并使人人得有農業新智識;以改良其種植畜牧事業,增其出產品物;使其生活程度日高,不長頻于困苦之境也。
美國格蘭君(W.H.Grant)嶺南之董事也。以其敏銳之眼光,知農科之設為不容緩。故千九百零七年,即于各董事前,擬派一農學專家為中學農科教授。承是職者為高魯甫君。高君來華時,與現任中學校長葛理佩君(葛時適假滿回校)取道歐洲,游埃及印度等地,以考察彼邦之農業教育。時千九百零八年也。
嶺南農科史,可分為三時期。第一期為一九零八年至一九一一年,此期寫初下基礎之時。第二期為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六年,此期為校內初設農場之時。第三期為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此期為初設農科大學,又為將來科學農業發達之起點。
在第一時期中,即初下基礎之時,校內并無規定時間。俾各班專習農事,亦未有特辟農場,惟有試驗場約一二畝耳。惟時中學生中有酷嗜實習農業者。就中如譚錫鴻君(現當本校農科教習)即其一也。
嶺南農科大學學生民國十三年五月照片
在第二時期間,校內無有專習農業者。第以學生雅好是科,又得中學教員威廉氏君之熱心贊助,而農科生機得以源源不絕。同時且辟有農場,將各荒地盡行耕植,自出牛乳菜蔬,以供校內之用。又設有種植園。以地質太劣故,乃立即施肥。至今日多已成可用之地。在此時期中,中學已設有初等農事教習,以為他日專習農學之預備。
在第三時期間,一九一八年班中學生四五人決意入農學?。(在此時期之前,校內己擬設是科。特以不足人數,故而中止。)于是農科遂成嶺南大學四科之一。千九百十六年夏間,郭琳爽君、郭以信君乘暑假之暇,往非臘濱群島,從科學部大教授美利敖先生Prof.E.D.Merrill of the Bureau of Science習收藏植物品之法。此為嶺南與美國各農學部及呂宋之科學部Bureau of Science互動進行之始。同時校內開始研究南中國之植物。羅飛云君、譚錫洪君均就校內農部之聘,來就教員之職。而美國賓蘇溫尼亞省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College)及根些士省立農科大學(Kansas State Agriculturl Colege)對于本校農學極表同情,多所贊助。是年秋間。大教授美利敖Prof.E.D.Merrill來校參觀,并代籌設植物標本室一所。由羅飛云君專司其事,現計由離校六十英里內之地,已采得植物標本二錢有余種。此二千余之植物標本,定為校內農學前途生色不小。同時校內畜牧部亦積極進行,多畜雞豕羊三種。牛乳部則增出牛乳不少。時式農器亦漸備,美洲各大農器公司多有將其農器贈諸本校,使華人亦知用法。時則入農學?普,一九一八年班五人,一九一九年班十二人。
學生之已入農科者,須洞悉現在中國農夫困苦之情形,以期孳孳所學,為農業前途放一異彩。彼校內所授之種植法,或畜牧法不過可為蓄牧上種植上之一助耳。其更要者,則當知現在社會情形。經濟狀況務使各事。建設進行,適宜社會。其次又須洞悉國內之宗教情形。又其次當有物理智識,社會思想,并知泰西各國曾以是致富強,人民安樂。吾校對于解決此等問題,皆迎刃而解,誠為幸事。
嶺南大學農科史,此不過其一二而已。如欲得完全之歷史,當詳敘其他各科。如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經濟學等以上各科,多已設立,以應農學生之需求,為將來建立中國農業之用。教員學生之生當斯世,實為無上之幸福。蓋易得有農學智識也,惟欲其必成功,則當博覽中西書籍。吾校對此問題,解決亦易。故余敢謂吾校所有之機會,為無上之機會。若乎成功,則視乎個人之心志耳。
按嶺南農科大學之科學程度,與美國各農科大學相埒。且又洞悉中國內地之風土人情,較之游學國外尤為妥善也。
。ㄔ恼涀1918年第一期《嶺南大學農學年報》中的《嶺南農科大學史》一文。)
羅飛云教授追悼會中之演講詞
杜樹材
諸位:我們所最敬愛最景仰的老師羅飛云教授,不幸于前月中血毒病,在美國逝世了。今天我們很悲切和很誠摯地在這里開會追悼他,兄弟不得不把所知的,畧畧來對諸位說一說。
嶺南農科大學教職員攝影照片
羅教授在本校服務,雖只七年,但他的建設和貢獻是很大;貞浢駠迥,他畢業于甘省農科大學之后,即應本校之聘,來校服務。那個時候,農科還未有獨立,不過是文理科大學附屬之一部。得了羅教授和高魯甫教授同心辦理和鼓吹之后,成績便一天好過一天。他說:非栽培專門人才,實在不夠發展中國的農業。到了后來,嶺南農科大學成立,他就擔任畜牧系的工作。
羅教授的眼光是非常敏銳的,他知到中國的水牛,可改良作為乳牛用,所以就不辭勞苦,自己走去沙灣調查。買了好多水牛來親自研究。經過一番試驗,就成立了一個良好的乳牛群。當時廣州的牛乳事業,還是未發達,因得了先生的力量,他在美國的朋友就贈了好多頭牛來給本校。這樣,本校就成立了一個良好的乳業部,F在我們的學生雖然離開學校,也不會忘記本校牛奶之好處。
羅教授不但具遠大的眼光,而且持不朽的毅力。凡做事,必躬自為之。本校的飼料塔,和其他細小的畜舍,都是他親自建筑。試驗如果沒有結果時,他還是不灰心,想尋找別的法子,來達他的目的,雖然辛苦,也是不怕。本校的牧草,完全是由他個人輸入栽種。自早到晚,工作勤勞。寒冬酷暑,也不見有倦容。
至于教授學生,也是循循善誘。如有疑難問題,他無論何時何地,都很喜歡解答,務必令他明白。每年更由私囊拿出一百余金來獎勵成績優良的學生。又設有相畜獎金,來獎勵相畜學之有心得者。他策勵后進的心,實在是無所不至。
民國十三年,先生離;貒,實在因他家中有千多畝大的農場,他的弟弟不能擔任,催他回去了。當他臨別的時候,對于本校還是依依不舍,這可見羅教授對于嶺南的心事了。
現在羅教授已與吾們長別,不再回來,但是他的精神和他的工作還是存在。我們要努力,繼續他的精神和他的工作,這就是今天紀念羅教授最要之點,諸位應不要忘記的啊。
。ㄔ恼涀 1928 年第7卷第1期《農事雙月刊》中《羅飛云教授追悼會中之演講詞》一文。)
2023-03-31 上午 11:31 來源:南粵古驛道網綜合整理